主页 > imtoken > 古代“干饭”人,都以哪些调味品入馔?

古代“干饭”人,都以哪些调味品入馔?

imtoken官网下载 imtoken 2024-03-24 15:54

中国人讲食入五味,即“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”,其实还有一味是“鲜”!在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中,调制食物味道是极重要的一环。而中华大地作为先进的农耕区域,人们追求食物丰富的味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
中国人常说的“五味”,曾是中医药学的概念,大约成书于先秦时期、中国最早医学典籍《黄帝内经》中首先提到了这个说法,其中《灵枢》中有一篇《五味》,论述了五谷、五菜、五果、五畜中的五种性味,以及它们对人体所起的不同作用,说五味各走其所喜的五脏、阐明五味对五脏疾病的宜忌情况,还提到五行生克规律。这些内容大体或可归于“玄学”一类,但也有饮食调补的意义,从而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“食疗”文化奠定了基础!

作为先进的农耕区域,中华大地有着非常丰富的食材,总体上是植物为主、肉类为辅。由于肉类在烤和煮过程中会有自然的“香味”,而植物类食材要么清淡寡味、要么味道特殊,因此,中国人自古就与游牧民族不同,极为重视调味而食、长期积累调味经验,不断改进烹饪方法,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,也积淀下大量的调味品。中国最古老的书籍《尚书》中就说:“若作和羹,尔唯盐梅。”要做好喝的菜汤,就得有盐和梅子!那么中国古代与五味、鲜味相关的调味品都有哪些呢?

1、咸味。

咸味主要来自“盐”,它不仅能为食物提鲜,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、需长期摄入!人类食用盐的主要来源是海盐,可铁锅煎煮海水得到,也可在海边浅滩晒干海水得到。中国的沿海都盛产海盐,早期是辽宁、河北、山东沿海,在先秦典籍中,《周礼》记载:“东北曰幽州,其利鱼盐。”《管子》中说:“齐有渠展之盐,燕有辽东之煮。”此后,伴随着中国南方地区的开发,汉代时海盐产地已拓展到江浙、福建、广东沿海了。

由于古代交通不便、运海盐到远离海滨的内地较困难,因此就有了其它获得食盐的途径:

池盐”是取盐池中的卤水制盐,中条山北麓“山西解池”是世界三大盐湖之一、中国古代池盐重要产地;

井盐”是凿井取地下的卤水制盐,多产于四川、云南等地,以四川井盐最著名;

岩盐”是取地层中的盐硔(hóng)冶炼制盐,多产于西部地区,最早在南北朝时期的《北史》中记载西域高昌国(新疆吐鲁番)有优质岩盐。

还有,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认识到盐在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、以盐为国家财税重要来源、施“盐政”,如征收盐税、国家专卖等。周代就以盐为贡物(实物税),但民间制盐、贩运还是自由的;汉代的汉武帝将盐和铁产销权收归国家专营、持续百年,之后是时断时续;隋唐初期不征盐税,到晚唐因财政空虚实施“民间制盐,官收、官运、官销”的专卖制度;唐代之后至代,盐的专卖制度虽有变化,但基本承袭晚唐制度。

2、酸味。

酸味在饮食烹饪中可除肉类腥味,可去油腻、助消化。中国古代最早的酸味调味品是“梅子”,即青梅。

先秦时期,人们取梅子果肉的酸味,将它与盐、酒并称三大烹饪调味料。

汉代开始,梅子的功能逐步被人工酿造的“”取代。古人制醋的工艺与酿酒相似,但较酿酒的历史要短。

**醋又作“醯(xī)”或“酢”,《周礼》中记载:“醯人掌五齐、七菹。”**醯人就是负责酿醋的官员,说明先秦时期就已有醋了,不过,当时它还是一种贵重、稀罕的调味品。醋直到汉代才多起来,成为中华大地2000多年中最重要的酸味调料!

醋是用“麦曲”使小米饭发酵生成酒精,再借醋酸菌的作用将酒精氧化为醋酸,古代文献中也称它“苦酒”。大约在15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贾思勰所著、中国最早的综合农书《齐民要术》中,就记载了20种制醋法,显示此时制醋的原料已非常丰富、产醋的区域很多,说明南北朝时期中国人的生活中已离不开醋这种调料了!

醋不但是一种调味品,在中国古代还可药用。战国时期的扁鹊认为醋能“理诸药消毒”;明代《本草纲目》中已有了30多个用醋的药方,还提到“室内熏发醋气可以消毒”。

3、甜味。

甜味的主要来源是各种“糖”,当代最易获得、最常见的是蔗糖,即甘蔗扎糖。中国古代早期是没有蔗糖的,甜味主要源于是蜜糖、麦芽糖。蜜糖不再多谈,重点说说麦芽糖。

古代中国人很早发现:植物种子在发芽过程中会产生淀粉酶、把淀粉水解就成为麦芽糖。他们最初是用小麦、糯米等制作麦芽糖,称“饴糖”,历史非常悠久!《诗经》中就讲:“周原膴膴,堇荼如饴。”是说在肥沃的“周原”上生长的堇(野菜)、荼(茶叶)像饴糖一样甜。汉代时民间制作饴糖已相当普遍,后来在《齐民要术》中便记载了制作饴糖的5种方法。

古代中国人食用蔗糖的历史大约始自战国后期,那时人们也像制作饴糖那样提取蔗糖,并不普及、是名贵的贡品。后来在《齐民要术》中也有记载,能制作出结晶的蔗糖了!到唐代时,《新唐书》中记载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学先进熬糖法,至此甘蔗种植、蔗糖制造才普及起来;明代时,宋应星在《天工开物》中更是详细记载了手工制蔗糖的方法、一直沿用到代。

制糖原料还有一种是甜菜。甜菜制糖大致始于18世纪的欧洲。在中国古代甜菜早有种植称“忝菜”,还只是作为一种药材。直到清代末期,中国东北地区才开始大量种植甜菜制糖。

4、辣味。

辣味多源于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调味蔬菜。人类食用辣味食材,主要是因为其中的辛辣物质能带来“灼烧感”、留给我们强烈的刺激和记忆,具体作用:一是能让人体升高体温、加速代谢,从而达到一定的御寒效果;二是能促进人体表皮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,并排汗带走废物和毒素。当然,辣味食材最重要的作用还是在饮食烹饪中调味,世界上有很多人喜欢食辣!

中国人饮食烹饪中主要的辛辣食材就是葱、姜、蒜、辣椒等,其中葱、姜就是起源于中国。“”在中国种植和食用历史悠久,《论语》讲:“不撤姜食,不多食。”是说孔子每次吃饭都要吃姜,但不多吃;汉代成书的《神农本草经》也说“干姜,味辛温。”古代中国人不仅看中姜的调味作用,更将其作为重要的“食疗”材料、广泛种植。

“葱”以及与它同科相似的“薤”(xiè),还有“韭”(即今天的韭菜),都是荤辛类的蔬菜,在中国种植和食用历史也很悠久。中国人不仅看中它们的营养,更是利用它们的特殊味道在烹饪中调味,还精心培育出微辣的高档蔬菜“韭黄”,味道尤其鲜美。

此外,中国古代还有一种辣味食材“食茱萸”,它不仅用于调味,还有一定的消毒、止痛、逐寒、祛风疗效。

自明代开始,食茱萸被海外引入的“辣椒”完全取代。辣椒原产于美洲,传入中国后推广种植非常快,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辛辣调味食材,就不多做介绍了。海外引入的重要辛辣调味食材还有“大蒜”,也称“胡蒜”,原产西亚地区,汉代时传入中国,汉代之前中国本土只有产量低、口感差的“卵蒜”(小蒜),很快就被大蒜完全取代了。

5、鲜味。

古代中国人在饮食烹饪中还非常看重“鲜味”,但获得浓郁的鲜味较困难,需孜孜不倦地追求!科学上讲:鲜味是人类渴望蛋白质的一种信号。20世纪初,有日本学者首先发现了鲜味的化学秘密,发明了味精,于是我们现代人获得鲜味就更加方便了!

古代中国人认为羊肉最为鲜美、鱼肉鲜味浓郁(它们的蛋白质含量都高),于是汉字“鲜”就是“鱼”加“羊”!古人还“挖掘”出很多能获得鲜味的食材,包括家畜中的鸡鸭肉、山中的食用菌和笋类、野生的飞鸟走兽肉、江河湖海中的鱼虾蟹肉等等。

最后说说苦味,很多植物天然都带有苦味、不容易被人接受,但也有“爽口”的苦味食物,如苦瓜。

正是古代中国人对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以及鲜味的孜孜不倦追求,才造就了伟大的中华饮食文化